elderly-research-01

我設計過很多不同團體的設計思考工作坊 (Design Thinking Workshop),無論參與的對象是誰,我都會從用戶研究 (User Research) 開始說起。用戶研究的方法很多,若主辦方給的時間短,我就讓參與者在團隊中互相訪問;若時間夠長,我會讓參與者直接 Go Out Of the Building 去和真實的人接觸,訪談也好、觀察也行。

每次工作坊結束前的回顧與分享,參與者常常會提到 Go Out Of the Building 這一段給他們的衝擊。作為體驗設計思考流程的目的而言,我覺得很棒,但我也提醒他們平日就要學習提高敏感度,察覺身邊正在發生的人事物。

那到底怎樣的標準才是好的用戶研究呢?或是,有標準嗎?

聽歌看用戶研究的基本元素

我認為有標準,但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和不同的產品和服務都會有所不同。以下我用首江蕙的歌〈阿公的眠床腳〉當作範本,試著說說我認為一個用戶研究中基本上該涵蓋的元素。

(如果可以,請多聽幾次,不要看 MV。我用 iPod 聽了 3 次以後,就築出整個場景,你也行!)

歌詞摘要

阿公的眠床腳 藏著一支老吉他
三不五時舉來彈 唱著日本時代的歌
阿公的眠床腳 放著一雙舊牽拖
三不五時穿來行 行到門口聽係世開講

阿公的眠床腳 藏著一台老紡車
三不五時紡出聲 借聲思念伊身影
阿公的眠床腳 放著一領破雨衣
三不五時拿來看 面頂寫著阿嬤的名

啊~ 人生行到這坎站 嘛已經八十冬
越頭望見 少年代的夢
想著彼個人 同頂眠床作伴
一種思念的心晟 思念的孤單

阿公的眠床腳 藏著心內上深的牽掛

拆解內容

阿公是誰

獨居、80 歲、經歷日本統治時代、會唱日本歌。

阿公有什麼

一個有庭園的屋子、周邊有可聊天的鄰居;
床邊有:老吉他、還可以穿的舊拖鞋、還可以動的舊紡車、破舊但有寫著阿嬤的雨衣。

阿公怎麼用它們

彈吉他唱歌,唱日本時代的歌;
穿脫鞋在門口和後輩們聊天,常常說到他年輕時的夢想;
踩著舊紡車,聽著紡車發出的聲音;
安靜出神地望著雨衣上阿嬤的名字。

阿公為什麼這麼說、這麼做

思念,思念阿嬤。

不嚴謹,但夠好

這是一份不嚴謹但已經夠好的簡易用戶研究了,從這些「人」「境」「物」和當中的互動元素就能把阿公的故事說得清楚。

如果能有更深刻的洞察 (Insight) 或學習 (Learning) 就更好了。你看見了嗎:年長者正藉著物品、文字和聲音當作追憶親人的媒介。

後記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在去年 11 月下班的路上,那時獨自一人走在北京的巷子裡,天涼夜色昏暗沒有路燈,聽到「阿公的眠床腳,放著一領破雨衣,三不五時拿來看,面頂寫著阿嬤的名」時才發覺鼻水已經流進緊閉的嘴唇。

這一篇文章我已經醞釀很久了,以為很容易就能寫完,但就在我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想到自己來不及見最後一面的阿嬤和現在正在和化療搏鬥的阿公… 還是禁不住流淚了。

Similar Pos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