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有過這樣的經驗:當完成某一個艱難挑戰的專案、舉辦某一個大受好評的活動,或設計開發某一個產品成功上市大賣,你得到了很好的迴響,並且在眾人面前贏得許多掌聲。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責任,意謂著有更大的專案、更難搞的活動,以及更大的產品設計開發等著你。當然,你會獲得更多的資源投入,伴隨的是更大的風險。

一切還沒啟動,你已經開始感到熱血沸騰、躍躍欲試;同時你也會感到無比的擔憂。

這種矛盾,在賽斯.高汀最近發表的一篇短文〈When you’re over your head〉中,他寫到兩個棒極了的比喻,簡單清楚易懂。

衝浪 | 游泳

衝浪 | 游泳

游泳。習慣水深超過一米八,再深也不難

如果你習慣在 6 英呎 (1.8 公尺) 深的泳池游泳,那麼轉換到 60 英呎 (18 公尺) 深的泳池,除了心裡上的感受不同之外,困難度實是一樣的 — 反正腳都踏不到地面。

面對兩萬人演講,其困難度並不是面對一千人演講的 20 倍。

衝浪。習慣 6 英呎小浪,別衝動挑戰 25 英呎

如果你平常能衝 6 英呎的浪,某天你到了印尼某個渡假島嶼,看到有 25 英呎的大浪,那麼,這是你待在海灘邊享受雞尾酒和陽光休息的好機會了。

衝小浪和衝大浪是完全的兩回事,這和游泳時完全不同。賽斯說:

It’s an entirely different interaction, and it’s not all in your head.
這是完全不同的互動,而且大部分都不在你的腦海裡 (指:沒有經驗過,或不在既有的認知領域)

我的親身經歷

我是光機電工程師出身,職涯第一年的任務是使原本手動測量雷射功率的測試流程完全自動化,對於剛從學校畢業、初生之犢的菜鳥工程師來說,從無到有、自己設計、組裝整個測試系統,再一手包辦編寫程式,然後導入工廠生產流程,一切看來有些不可思議。

這就是一個衝浪問題。雖然在學校有寫過機電控制程式 (6 呎浪),但真的要組建一個穩定系統 (25 呎浪),的確是經歷一段黑暗的摸索期。所幸有學長引導方向,最終仍是完成業界第一套全自動雷射功率測試系統。

之後只要針對各種不同機型的雷射機器進行功率範圍、間隔大小、量測數目等等參數進行微調即可,這後來的所有挑戰,都變成是游泳問題了。

五個學習

賽斯用這兩個比喻的例子舉出五個學習點:

  1. Give yourself the room to learn.
    給自己有學習成長的空間。
  2. Don’t jump from 6 to 25 in one day.
    別想一步登天,一天之內從 6 英呎躍升挑戰 25 英呎大浪。
  3. Don’t assume that just because you’ve figured out how to survive at 25 that you’re ready for 50.
    別以為你搞懂了怎麼掌握 25 英呎大浪,你就能駕馭 50 英呎巨浪。
  4. Big waves are usually right next to big reefs.
    大浪經常就在大暗礁旁邊。
  5. Begin with the question: Is this a deep water problem or a big wave problem?
    用這個問題開始:這是個深水問題?還是大浪問題?

結語

人生職涯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挑戰。面對游泳 (深水) 問題,我們學習並且適應之後,便有機會克服問題;但面對衝浪 (大浪)問題,賽斯的結論是:

When you see one, don’t walk away right away, but get yourself a coach.
當你看到它時,別立刻掉頭離開,先找位教練教你如何重新面對 25 呎大浪吧!

Similar Pos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