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BING THE DESIGN PROCESS

在整理設計思考 (Design Thinking) 的資料時,翻到一篇關於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的老師所做的有趣統計

好奇:學生到底學到什麼?

d.school 的老師們想知道他們教完一學期的 Design Thinking Bootcamp 課程之後,學生們到底學習到什麼,所以他們讓 76 位學生針對 Design Thinking 的五個設計階段 (Empathy 同理 → Define 定義 → Ideate  發想 → Prototype 原型 → Test 測試) 分別寫出一段話,然後從這些文字中分析萃取出四個關鍵字:Users(用戶)、Ideas(點子)、Needs(需求)、Solutions(解決方案),並按著這些關鍵字出現的頻率畫出以下圖表:

圖表中每一個扇形代表個別的設計階段,扇形面積越大,代表該關鍵字在該階段出現的頻率越高,反之,面積越小頻率越低。同一扇形內有兩種不同的顏色,外圈深色代表複數關鍵字,內圈淺色代表單數關鍵字,不過我建議不用分單複數,直接一起看就行。

從圖表中學習

 一、關鍵字 Users 在 Empathy 和 Test 階段最常被提起。這是合理的,因為 Empathy 和 Test 階段都必須和 User 接觸,如果比例少才是奇怪。

二、關鍵字 Ideas 和 Solutions 在 Test 階段佔的比例遠大於 Empathy 階段。Test 階段本來就以設計和開發團隊的 Ideas 和 Solution 為目標,Empathy 階段卻要儘量避開這些阻擋得到 User Insight 的「先入為主」觀念。

三、每個關鍵字都會出現在兩個以上相連著的設計階段。例如:
關鍵字 Users 在 Empathy 和 Test 階段;
關鍵字 Ideas 在 Ideate 和 Prototype 階段;
關鍵字 Needs 在 Empathy 和 Define 階段;
關鍵字 Solutions 在 Ideate、Prototype 和 Test 階段;
意味著每個階段都有串接關係,沒有一個設計階段能獨立存在。換句話說,各個階段的專家若不能協同合作,必定會付上浪費的代價。

結論

這不是一篇嚴謹的統計報告,但我從中再次看到跨領域合作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的重要性,如果這些學生在上了一學期的課後能體認到這一點,並在未來的工作或創業歷程裡應用這個基本的原則,那這門課就上得有意義了。

Similar Posts

發表迴響